被辞退离职手续有哪些_世界实时
找法网| 2023-02-25 09:03:49

一、被辞退离职手续有哪些


(资料图片)

(一)离职申请:

1、 正式员工辞职需提前1个月申请,填写《员工离职申请单》;

2、试用期员工需提前3天申请;

3、 公司辞退的员工,收到《辞退通知》之日应立即结束工作,进行交接,即为最后工作日。

(二) 离职形式:

1、 员工本人主动离职/公司辞退,由员工本人填写《员工离职 申请单》;

2、旷工3日的员工,视为自动离职,《员工离职申请单》由 其店长填写。

(三) 离职审批:

1、 员工提出离职后,店长审查其填写的《员工离职申请单》, 如无问题,在上面签字确认。同时,于员工申请离职当日将员工离职情况,通过OA系统上报人力资源部备案;

2、 店长将《员工离职申请单》上交区域经理审核,待区域经 理签字确认后,该申请单正式生效。

(四)离职办理:

1、员工自提出离职申请之日起,至离职到期日,应逐项办理交接手续,填写《员工离职交接表》;

2、 离职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门店应收回下发员工的工作工具、资料等,由店长在《员工离职交接表》上签名确认,主管级以上人员离职,应在区域经理监督下办理交接;

b) 员工持店长、区域经理签字生效后的《员工离职申请单》、《员工离职交接表》,于离职到期日之后,到公司财务部,请相关负责人对其借支状况进行审核,由经办人及财务部负责人签名确认;

c) 离职员工在人力资源部规定的办理离职日期(每周五,节假日停止办理),持相关人员签字生效后的《员工离职申请单》、《员工离职交接表》原件以及当月《考勤表》、《加班申请表》(如有)、《门店休假申请表》(如有)复印件,到公司办理离职。人力资源部将根据上交表格,办理离职手续,计算员工考勤,填写《员工离职结算表》,由经办人及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签名确认;

d) 离职员工在《员工离职结算表》上,对离职结算内容签名确认;

e) 如员工有需要,为其开具《离职证明》。

(五)离职结算:

1、离职人员办理完离职手续后,统一在每月实际发薪日结清所有薪资。

2、辞退和开除人员在办理离职后的最近一次实际发薪日,结清所有薪资,如造成公司损失的,在薪资中扣除。由人力资源部填写《离职员工工资发放通知单》,报给财务部,由财务部统一造册发放。

(六)离职归档 人力资源部按照《员工离职结算表》、《员工离职申请单》、《员工离职交接表》、离职当月《考勤表》、《加班申请表》(如有)、《门店休假申请表》(如有),以及入职时归档资料的顺序,将离职人员的资料归档备案。

二、被辞退怎么办理离职手续?

离职手续应该包含2个方面:离职审批和离职交接。而不管是何种离职原因,员工一旦确定要离职,大部分不希望继续在企业待太久,因此离职手续的设计要在保证企业利益的情况下,尽可能简化。当然,法律也是规定了劳动者有工作交接的义务,而且对劳动者的交接义务也有一定的限制。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综上可知,其实哺乳期女职工也是可以被辞退的,但需要注意若此时单位是以女职工生产需要哺育子女为由,而将其辞退的话,这种情况下单位的辞退行为就是违法的。但如果是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下,辞退哺乳期女职工的话,那么就是合法的辞退,不用承担什么责任。

三、被辞退需要办离职手续吗

被公司辞退,应当办理工作交接、结算工资和经济补偿,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等离职手续。

《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辞职即辞去职务,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辞职一般有三种情形:一是依法立即解除劳动关系,如用人单位对职工有暴力或威胁行为强迫其劳动、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等,职工可以随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二是根据职工自己的选择,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三是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被辞退离职手续有哪些的相关知识,劳动者离职手续:需提前一个月提出书面辞职申请;经总经理、董事长批准后,人力资源部通知部门领导安排工作交接;人力资源部同财务部办理保险清算,进行保险减员手续。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