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有什么误区? 抗生素该注意什么?
创业网| 2022-06-09 05:53:03

抗生素对于朋友们来说应该是不陌生的,很多人有个头疼脑热的就会去输液,用好的抗生素,其实抗生素是不能常用的,所以建议大家要慎用抗生素。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对于抗生素的应用都是存在误解的,那么抗生素有什么误区?抗生素该注意什么?

1、抗生素有什么误区

误区一:避免耐药性,见好就收?

擅自停药是造成抗生素耐药的重要隐患。应用抗生素,先要明确患者有病原菌感染,并且治疗必须足量、足疗程。

对于没有基础疾病(糖尿病、肿瘤等)、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在治疗发热时,可在体温等状况恢复后48—72小时停药;但对有基础疾病及老年患者则需要适当延长用药时间,不可随意停药,以免治疗不彻底造成急可爱染,进而转变成慢可爱染,并且容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感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误区二:服药无效就是耐药,得换抗生素

不少人认为感冒咳嗽发热就是细菌感染,就得用抗生素,服用抗生素几天后还是有咳嗽低热,没有药到病除,就认为选用的这种抗生素无效或者体内的细菌已经耐药了。

其实,抗生素起效需要一定的时间,临床上对于治疗无效的肺炎判定时间界定为72小时。比如咳嗽,即使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在使用抗生素杀灭了致病细菌后,通常仍然不能马上停止咳嗽,这是因为长期咳嗽会导致呼吸道上皮细胞损伤、气道反应性增高等,修复需要一定的时间。频繁更换抗生素杀死的都是对选用的抗生素敏感的细菌,不太敏感的细菌反而会被保留下来,结果更易导致耐药。

误区三:耐药后,从此不能再用这种药

细菌的耐药基因不仅可遗传给后代,还可传播给其他种类的细菌。研究发现,细菌还可以“回复突变”,即一种抗菌药物,例如青霉素,在某一区域内应用一段时间后,一些细菌针对青霉素发生了耐药,这时如果换用另外一类抗菌药物,例如环丙沙星,则对青霉素耐药的细菌可以被环丙沙星杀死,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也不能再传递下去,甚至可以逐渐消退。循环使用抗菌药物,是针对一个区域遏制细菌耐药的有效方法。对我们每一个患者来说,需要记住的是:每一次用药,都要足量、足疗程地服用抗菌药物,彻底消灭病原菌。

2、抗生素要注意什么

1、过敏体质慎用抗生素,对过敏的药物禁用。

2、肝功能不全慎用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和抗结核、真菌药。后两者长期使用时,应定期复查肝功能。头孢菌素类剂量较大时也可损坏肝功能。

3、老、幼患者避免使用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肾毒性、耳毒性药物。

4、磺胺类药抑制甲状腺功能,故甲状腺功能低下者禁用。

5、中药制剂双黄连口服液、穿心莲片、冬凌草片、金莲花冲剂,草药野菊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芩等,更适用于非化脓性上呼吸道感染,副作用较小。

6、无明确感染征象,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防止产生耐药性(细菌对药物的适应与抗药)及双重感染(敏感茵被杀灭后,不敏感菌因失去拮抗而感染机体)。

7、抗生素还存在抗菌谱问题,即主要对哪一类、哪一种病原微生物起作用。例如青霉素对肺炎球菌、链球菌、脑膜双球菌、淋球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及敏感的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而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几乎无效,这说明“一药难消百炎”。

8、青霉素在大剂量使用(每日超过2000万单位)时,有时会出现幻觉、抽搐、昏睡、精神失常等症状;静脉输入的浓度为1—4万单位/毫升,超浓度使用时,各种危险性增加;静脉点

滴青霉素钾盐更应当注意浓度与速度,否则血钾快速升高会引起心脏骤停。另外,一般青霉素不在饥饿状态下使用,否则会加重不良反应的程度或因低血糖而混淆不良反应,延误抢救时机。

9、同类抗生素不要重用,但是有时不同抗生素联合使用取协同作用,指征是:病因不明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或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感染(如牙周炎多为需氧茵与厌氧茵的混合感染);延长耐药性产生(通俗地讲就是不给病原微生物以喘息的机会)。

10、抗生素达到最大作用,一般在用药72小时之后,也就是说用药3天后才达到最好疗效,通常的用药1~2天认为无效而随意停用或更改药物是不合理的。

分享
精彩推荐